政治处 崔凤田
又到了蝉鸣季节了。故乡老集的周围是遮天蔽日的果园,每到这个时节果园里就会响起此起彼伏的蝉鸣----听着这清脆而响亮的蝉鸣,让我在刹那间感到莫名的亲切,向窗外望去,只见果树的绿叶在刺眼的阳光下依然鲜活,而那隐身其中的“歌者”却倩影难寻。
蝉,又名知了,在我们老家也叫“解唠子”。其卵产于树的枝叶,叶落蛹生于土中,于地下埋藏二三载,也有说更长的时间,历经几次蜕变方于夏日破土而出,这就是蝉之幼虫,我们称之为“爬猴”。“爬猴”爬上树干蜕变成蝉。蝉吸食树木汁液为生,雄性高鸣,雌性沉默。故乡老集周围的林子里,每到夏日,蝉鸣不绝于耳。“风餐露宿栖高枝,引吭高歌不停息。炎炎夏日去烦意,秋来默声逝土归。”蝉声一响,炎炎夏日就拉开了序幕----
儿时,在老集,夏天最叫人愉快的事情莫过于“捕蝉”。当然,小孩子捕蝉成功的机会少,失败的时候多。但,这并不影响我们贪玩“捕蝉”游戏的情趣。循着蝉声发现了趴在树上的蝉,我就悄悄地爬上树去,到了蝉的下面猛地伸手去捂,有时“手到擒来”,大多是蝉“噌”的一声从指缝里飞走了。后来,大人教我们在一长竹竿梢头绑一透明薄膜袋,悄悄接近蝉儿鸣叫的大树,猛地一扣,而蝉儿有时就慌不择路地“自投罗网”。这方法,很类似后来在读中学时生物老师给我们展示的昆虫网捕捉蝴蝶、蝉等的原理。小伙伴们三五成群,带着自制的捕蝉工具,蹦蹦跳跳的在林子里穿梭,经常会捕到好多蝉儿。我们把捉来的蝉平分后装在各自随身携带的塑料袋子里,如获至宝。回到家,小心翼翼的把蝉放在草编的小笼子里,听着它们的叫声,心里说不出的快乐。
关于蝉那清脆而响亮的叫声是从哪里发出来的,乡下的孩子们并不懂,有的认为是嘴,有的认为是翅膀,有的甚至认为是屁股……反正谁也说服不了谁,捕捉到了一只又一只“倒霉”的蝉,孩子们便开始了细心的观察,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争辩,这样一直延续到凉爽都可以让蝉鸣消逝的秋天。
关于蝉,我知道它是一种害虫,靠吸取树汁而生存。但是,这并不影响我对它的好感,也同样不影响诗人们给它的溢美之情。古有诸多咏蝉的诗句,唐代诗人李商隐有句:“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此诗亦流露出李商隐歌颂蝉的奋力嘶鸣,却终归清饮一口树汁;也体现诗人劝人定要举家保持高洁,保持清贫的高贵思想。古亦不乏蝉的著名画作,著名画家齐白石先生是画草虫的高手,他画的蝉形神俱佳,活灵活现。特别是配上大写意的瓜果、花草之后,蝉就更加显得细腻、出神入化,令人赏心悦目。
还有,蝉皮曰蝉蜕,蝉蜕可以做成药材,《中国药材学》记载,蝉还有益精壮阳、止渴生津、保肺益肾、抗菌降压等作用。世界上本就很少有完美的事物,一只小昆虫——蝉,给我们的快乐远远大于给我们的痛苦,这就让我有宽恕它罪孽的许多主观理由。
我站在老宅的窗前,听着这昂扬激进的阵阵蝉鸣,刹那间让我感到莫名的亲切。厌倦了城市喧嚣的声浪,在宁静的故乡短暂地欣赏蝉儿那亢奋的歌唱,我的心在浮躁中沉静下来,一些文人墨客描写蝉儿的美丽诗句再次化做各种优美意象在脑中如落花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