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公安与重庆印象

发布时间:2016-08-23 08:56 新闻来源: 宿州市公安局 点击率: 字号: 打印 收藏

督察大队:杨桦

   七月份一个炎热的季节,我们投入了有“火炉”之称的山城重庆的怀抱。住地“山隐秋鸣”宾馆位于歌乐山的半山腰,周围有“西政”(西南政法大学)和“川外”(四川外国语大学)环绕。学子们已经放假,教授们上山避暑,校园内人员稀少,正是我们静心攻读的好时候。

一、终生做一个法律人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为了多读书、读好书,学好学精专业课,为深入推进全市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切实提高广大公安民警的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不断提升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从而提高战斗力和决胜力,市公安局党委决定与西南政法大学共建科研与教学实践基地。每年分期分批前往西南政法大学这座法律和知识的圣殿学习、培训、充电。我有幸第二批前往,学习时段近半个月。

    课程设置科学、合理,教学安排严谨、紧凑,课堂秩序严肃、活泼,别看这些平时或坐机关或在基层一线摔打、或一官半职或普通人员偶有稀、拉、松现象的警察们,真正端坐教室学习起来,还挺像模像样,认真程度不亚于我们当年冲刺高考的劲头。授课内容广泛,有《刑法修正案()专家解读》、《新刑诉法视野下的刑事侦查权及其合理运用》、《侦查阶段不当、错误判断,冤假错案案例点评》、《现场勘查的组织与指挥》、《新<行政诉讼法>对依法行政的影响》、《侦查策略的设计和运用》、《讯问技巧与心里突破》、《关于提升执行力的几个问题》、《证据收集审查判断》等,以及刑事案件办理程序规定和行政案件办理程序规定这些部门规定,如何更科学、更合理、更人性化地在每个办案环节和诉讼阶段的运用等等。教授们传道、授业、解惑,循循善诱、深入浅出、滔滔不绝、引经据典、以案释法;与学员互动起来,更是妙趣横生、举一反三,高潮一波胜过一波。不时还列举重庆的经典案例,来阐释怎样更科学更适时宜地开展“打黑”行动,而有效地规避“黑打”。还剖析了当年轰动全国的“苏湘渝周克华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件”的成因、作案特征和周克华这一族群的心路历程。作案长达八年,时间跨度之大,持枪抢劫杀人情节之恶劣,令人发指。这给我们平时工作中的暂住人口、流动人口掌控、房屋租赁行业的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一个很大的挑战,也起到了很大的警醒作用。

    我们和分管刑侦的领导,还专门去了周克华当年被击毙的现场“复勘”了一下。作为当事民警掩体的水泥电线杆被子弹击碎的水泥残痕仍在,周克华尸体躺卧处窗框上被子弹击穿的洞孔仍依稀可辨。假如没有那根粗水泥电线杆,假如他逃跑的那条胡同再宽敞些,假如…我们设想了许多个假如,是为了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更有效地避免“假如”成真!我们只有不断地充电,坚决提高自己的体能、智能和法律素养,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才能“养兵千日,用兵千日”,才能克敌制胜,避免无畏和无价值的伤亡,确保千家万户的安康。

    记得其中一位全国著名的法学教授在给我们授课,接近尾声时语重心长地叮嘱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想教会你们所有的法律知识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按照条文给你逐条念和讲解没有必要,更没有什么意义。我更想传授给你们遵守法律、执行法律的理念,终生做一个法律人。你们都是普通人,无权制定规则和法律,条文也可以不定时修改,但拥有一种法治理念、思维方式和良好的习惯是最重要的,它会使人强大和终生受益。执行法律,才能保护好自己;保护好自己,才能更有力地保护好百姓和人民群众……”

    是啊,学习时间虽然短暂,但法治理念早已深深植入胸怀。我们不会忘了“西政”,我们将发扬光大“心系天下,自强不息,和衷共济,严谨求实”的“西政”精神。相信没有人会拒绝知识和法律、公平和正义。向“西政”及组织培训学习的各级领导们致敬!

二、别忘了重庆的“三美”

    拆了一包当地的黑苦荞茶泡了一杯,据说喝后可以降“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突然看到包装盒上很艺术气息的四个字“重庆印象”。是啊,回来数日,捋一捋思绪、沉淀下灰尘,有哪些值得我们回想的印象呢?据当地人说来到重庆一定要尝美食、赏美景、看美女,错过了“三美”,回去后保准你会后悔!美食自不必说,肯定是麻辣味十足的重庆火锅、重庆小面及各类麻辣小吃,本人味觉不重、肠胃不硬,问津了两次火锅,肚子便叽里呱啦提出了强烈的抗议。难怪我们一道的一位女科长开玩笑地说:“我的乖乖,不能吃麻辣,在重庆还真没法混呢!”美女更不必说,得到学习机会不容易,有点像高考冲刺时的心无旁骛,“西政”和“川外”都已放假,美女大学生已假期他归;两校离闹市区很远,我又不太喜欢闲逛,也没有多少机会去“打望”(当地人把看美女叫打望),剩下一点课余时间,也就只好欣赏一下重庆的美景了。

    重庆是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之城。晚上的朝天门码头热闹非凡,夏日里热气蒸腾,人群熙来攘往,江水滚滚而下,凉气阵阵扑面而来,让人觉得浮躁中有了一份惬意。去的当晚,正好皓月当空,江两岸峻峰巍峨,楼群错落有致,霓虹闪烁,江中浊水滔滔,天上人间,层次分明,处处景象繁华,江山如此多娇!

    白日里安排了一个半天的红色旅行教育----前往渣滓洞、白公馆和红岩广场、博物馆。循着革命烈士的足迹,在我们面前慢慢展开了一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血泪史、屈辱史、奋斗史和成功史的历史画卷。我为当时的白色恐怖愤怒震撼,为胜利前夕没能看到曙光和迎接黎明的革命烈士扼腕叹息,为今天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而欣慰、而感恩,更坚定了为百年梦想和中华民族的崛起和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遗憾的是,在这座美丽的城市,山川与两江相依,青山与绿水相间,如此美景,多年前却上演了白公馆的将星陨落(杨虎城将军就义于此),渣滓洞内忠魂长泣……然而,巴渝人的热情、火锅的辣道,信仰天理和正义,没有谁拒绝,没有谁能阻挡得了,得人心者得天下。还有周公馆的虽沐风雨却运筹帷幄,桂园前的瞬间竟成了永久的历史定格。周公馆仍被后人瞻仰,桂园里的桂花依然飘香,冥冥中觉得,原来“双脚”(双脚走到了延安、西柏坡、北平)和“双十”(重庆谈判“双十”协定签定)早就注定了不同的宿命———因为,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什么比人更有意志。

    历史的烟云早已飘散在了巴渝上空,一切早已尘埃落定。也许,叹息有些沉重,不妨撷来一处风景,愉悦心情。于是,忙里偷闲,我们结伴去了天坑地缝。天坑地缝这一人间奇景,真是大自然的恩赐,鬼斧神裁,巧夺天工,让人留恋往返。一路上的穿山隧道,高高低低,浮浮起起,长长短短,忽明忽暗,有一种穿越的感觉———远方和近处两重天,白天和黑夜两重天,家里和家外两重天,心里和心外两重天,道里和道外两重天,梦里和现实两重天,精彩和无奈两重天,我们一会在天里一会又在天边……

    重庆,这座美丽的山城,我心仪已久的地方。它的山巍峨、挺秀,它的水多姿、性柔,真是万山层绿,连绵不绝。长江、嘉陵江和乌江江水滔滔,百支归聚,逝水东流,终究要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历史滚滚洪流。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愿你我都不虚此行。自古以来,江山江山,我们普通人无缘拥有江山,但谁又能拒绝山水?谁又能拒绝大山的阳刚和峻峭,绿水的柔情和包容?风景处处有,大美未赏够;“三美”缺“两美”,留作他日求。我深知,一个永远渴求知识、拥有法律和正义之剑而又懂风景的人是强大的,是不可战胜的———因为,他(她)不满足,有梦想,有信仰,而又敢于勇于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重庆,我们后会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