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安徽省桐城市六尺巷内暖意融融、喜气洋洋。灰墙古巷间,一场特殊的“游园会”在这里举行。近千名游客在民警的带领下,手持集章卡,在宣传打卡点沉浸式体验治安、刑侦、交警等多个警种风采,随后,在民警的引领下走进“六尺巷工作法”陈列馆,在趣味游玩中感受新时代公安工作的传承弘扬与创新发展。
近年来,安徽公安机关深化主动警务、预防警务,以建立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牵引,推广学习“六尺巷工作法”,建立高风险警情类矛盾纠纷闭环处置工作机制,全力预防化解矛盾风险,有效防范恶性案件发生,让人民群众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深耕江淮平安土壤,因地制宜打造“和警务”
2024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庆桐城市考察时指出,六尺巷体现了先人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要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场所,发挥好中华民族讲求礼让、以和为贵传统美德的作用,营造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环境。
在安庆,公安机关把“六尺巷”文化融入基层治理,全市141个派出所“警民联调室”全部升级改造为“六尺巷调解工作室”,将“谦和礼让、知进退、和为贵”的六尺巷精神融入日常调解工作,2024年以来,共化解矛盾纠纷3.3万余起。
近年来,安徽公安机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采取多种举措构建法、理、情融合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立足“人和”、彰显“亲和”、促进“祥和”的“和警务”得到了群众认可。
在淮北,濉溪县公安局临涣派出所根据当地“不去府衙去茶馆”的习俗,成立“平安茶室”,邀请矛盾双方在喝茶品茗中敞开心扉,最终消除矛盾。“平安茶室”自成立以来,已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00余起,矛盾纠纷化解率达100%。
在黄山,黟县公安局西递派出所深入挖掘徽文化精髓,打造特色品牌工作室,将景区警务室、矛盾纠纷调解室、宣传教育室等融为一体,将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
源头治理全量监督,建章立制找出“最优解”
平安是发展的根基。如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平安的新期待,成为新时代摆在安徽公安机关面前的一道课题。
安徽省公安厅建立高风险警情类矛盾纠纷闭环处置工作机制,每日全量梳理全省纠纷类警情,研判易引发恶性案件的纠纷线索,并迅速派发至属地派出所跟进回访、掌握动向、及时干预。2024年以来,共下发高风险警情类矛盾纠纷线索1.7万条。
“矛盾纠纷就像长跑和短跑,有的时间长、积怨深,处理起来靠耐力,有的爆发性强,不及时降温就容易出问题。”宣城市泾县公安局汀溪派出所教导员舒志兵对于处理复杂疑难纠纷警情有独特的心得。辖区两姐弟因经营农家乐产生经济纠纷,积怨5年之久。舒志兵带领民警多次走访、反复沟通调解,终于成功化解。姐姐高某眼含热泪,感谢派出所民警帮她化解心结、挽回亲情。类似的陈年积怨,2024年汀溪派出所共化解8起。
为保证疑难纠纷、高危警情的处置质效,安徽公安机关引入“数字”督察,强化工作过程监督,全量记录分析民警工作数据,在平台上全过程“晾晒”。同时,每月发布“红蓝榜”,对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命案防范等工作进行全省通报。
数据赋能搭建模型,“智慧警察”解锁“新密码”
今年1月10日,马鞍山市公安局花山分局塘西派出所所长沈刚获评2024“最美基层民警”。从警20年以来,他敢闯敢拼,坚持用科技赋能基层警务实战,自主研发多个警务系统。
担任所长以来,沈刚印象最深的警情是2023年化解的一起矛盾纠纷。当年6月14日,塘西派出所接到报警电话,称有群众在辖区的一家生鲜超市发生纠纷,此后派出所又多次接到涉及该超市的报警电话。根据相关智能警务平台的提示,沈刚密切联系社区、司法所工作人员,半个月内8次上门调解,最终矛盾双方达成和解。
矛盾风险点多、面广、量大,面对这一情况,安徽公安机关运用数据搭建模型,变“被动出警”为“主动预防”,让基层平安治理工作有了新思路。其中,合肥市公安局依托自主研发的预警模型,2024年以来已成功化解矛盾纠纷2.2万余起。
“汇聚海量数据—搭建多维模型—产出预警情报—线下核处管控”,安徽省公安厅聚焦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进一步打破不同部门数据壁垒,组织治安、科信、网安、刑侦等部门成立技术攻坚团队,广泛汇聚各类数据,智能分析、自动输出风险线索,大大提升了矛盾隐患处置工作质效。
安徽省公安厅基础管控工作专班负责人纪雪峰说:“现在搭建了数据研判预警模型,效率大幅提升,派发给基层核处的线索也更精准了。”
关口前移汇聚合力,多元共治打造“强动能”
“对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公安机关不能单打独斗,必须多方‘联动’,这样才能形成合力、取得成效。”芜湖市公安局镜湖分局党委副书记、政委周锐对此深有感触。镜湖分局针对矛盾纠纷的不同性质和诉求“对症下药”,通过协商研判等方式进行“会诊”,形成多元合力“联动”化解体系,有效防范相关警情进一步扩大升级。
安徽公安机关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实社区民警每周与村(社区)书记、治保主任联系见面等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一村一警”作用,组织派出所民警、社区警务团队、网格员、江淮义警等力量,在线上线下走访沟通,加强与群众的联系,做到对矛盾风险“底数清、情况明”。
安徽公安机关建立“警民联调”机制,在全省1568个派出所全覆盖建立警民联调室,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共配备专职调解员2344名、兼职调解员3249名,2024年通过“警民联调”机制调处矛盾纠纷36.4万起。
同时,安徽建立并落实市、县公安机关每季度向属地党委政府报告、每月向事权部门通报,派出所每周向综治和事权部门通报矛盾纠纷线索工作机制。2024年以来,安徽市、县公安机关累计向党委政府报告582次,向事权部门通报矛盾纠纷线索39万余条,推动压实源头化解责任,让平安和谐的乐章在江淮大地越奏越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