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务效能持续提升,便民利民举措务实……安徽公安机关有力维护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全省人民群众安全感指数逐年提高,由2012年的91.94%提升至2019年的98.33%,实现了“七连升”。
回望人民群众安全感更有保障的2019年,安徽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实践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战胜一个个挑战,打赢一场场硬仗,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锻造“四个铁一般”公安队伍,江淮警营正气升腾
“我做的每件事,都要对得起这身制服。”在全国“最美基层民警”发布仪式上,“独臂所长”、安徽省淮南市公安局山南新区分局曹庵派出所所长鲍志斌的事迹感动着每一个人。全国“最美奋斗者”、蚌埠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一大队教导员张劼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全身30%面积深二度烧伤,坚持用铮铮铁骨坚守警察使命;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合肥市公安局视频侦查支队一大队民警张雪松,身中数刀仍强忍剧痛奋力将犯罪嫌疑人摔倒,并与战友一起将其制伏……
安徽公安英雄辈出,江淮警营正气升腾。
警魂永不变,警心永向党。2019年,安徽公安机关紧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英雄模范为榜样,将政治训练与全警实战大练兵紧密贯通,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警头脑,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2019年8月6日至13日,安徽省公安厅分两期举办领导干部政治轮训班,省辖市、县(市、区)公安机关领导班子成员,省厅内设机构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1710人参训。
在过去的一年,安徽公安持续部署开展“4+1”岗位争先活动,极大激发全省公安机关广大民警和基层一线单位干事创业的奋斗激情,4名民警被授予(追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8个集体荣立集体一等功,全省公安机关20个集体荣立集体二等功,21名民警荣立个人一等功,170名民警荣立个人二等功。
做强打击犯罪主业,现发命案全破
2019年,安徽公安机关坚持“以打开路、打防结合,打出声威、防出实效,标本兼治、守护平安”的打防观,持续推进“守护平安”系列行动,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的凌厉攻势,更快地破大案、更多地破“小案”、更准地办好案、更严地控发案、更好地护民生。
严格落实命案侦办机制,实行刑事技术、警犬技术多手段同步上案,抢抓“快三慢五不过十”的侦破“黄金期”,推动侦查工作与技术手段高效融合、侦查资源与破案责任相互对应、捆绑作业、攻坚破案。2019年,全省224起现发命案全部告破。
持续保持打击黑恶犯罪的高压态势,安徽公安建立完善“一主多分”“领导领办”“一全三必”等工作机制,向黑恶犯罪展开凌厉攻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全省公安机关共摧毁黑恶犯罪团伙1500余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5万余人,破获刑事案件1.4万余起。2019年,全省公安机关打掉涉黑组织数同比增长53.62%,查处、移交涉黑涉恶腐败及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的公职人员数同比增长222.32%。150余万元奖励兑现292名举报人。
安徽公安剑指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违法犯罪,持续不断地开展“守护平安”系列行动,推动全省社会治安持续向好。2019年,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呈“两升两降”态势,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案数、财产损失数,同比分别下降3.1%、2.7%;破案数、抓获嫌疑人数同比分别上升10.1%、31.5%。
与2012年相比,2019年全省街面抢劫、抢夺案件发案同比下降96%,街面伤害案件发案同比下降72.2%,入室盗窃、入室抢劫、撬盗机动车等三类可防性案件发案同比下降72.4%,刑事案件发案总数降幅达31.2%。
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警民携手共建共治
今年1月9日,安徽省公安厅召开“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先进事迹报告会暨安徽省公安机关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活动推进会,被公安部命名“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的3个派出所所长分别作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省公安厅首批命名了12个“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安徽公安机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紧紧围绕“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目标,做细做实社区警务、“一村一警”包村联系、“一企一警”对接联系、警民联调、江淮义警、校园安全网和公民安全课堂等“七大载体”,打造“枫桥经验”安徽升级版,努力绘就维护群众安全和利益的“同心圆”,织密织牢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的“防护网”。
“七大载体”将治安防范做到街头巷尾、田间地头,新一轮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则为打防犯罪装上了“天网天眼”。安徽公安机关谋深谋远,坚持“四实四用”为导向,顺利完成2014—2016社会治安防控体系“12346工程”,全面启动新一轮立体化、信息化治安防控体系“1454”工程建设,“天网天眼”的威力日益明显。
适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打造“智慧皖警”大数据实战应用体系,一批新技术、新手段相继投入实战应用。以110指挥中心为龙头,建立完善“屯警街面、动中备勤、快速反应、高效处置”的社会面动态巡防模式,坚持特警、武警“定点执勤、武装巡逻”工作机制,全面优化动态化条件下的勤务运行模式,全天候、全方位掌控社会治安主动权,持续提升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的能力。
持续深化公安改革,不断激发发展活力
从2019年6月4日起,安徽省公安厅居民身份证制作中心正式推行智能预约、智能收缴、人像智能采集、全程查询智能回馈、身份证“网上办、零跑腿”、缩短制证周期等六大服务新举措,不仅照片可以自拍上传,整个办理流程比“网购”还方便。
今年1月3日,安徽公安厅再次发布深化“放管服”改革便民利企30项措施,聚焦为民服务,大力推进公民个人事项“网上办”“舒心办”;聚焦促进发展,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聚焦“跨地通办”,着力解决企业群众异地办事不便的问题;聚焦提效率、保安全,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
顺应“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趋势,安徽公安全力打造集网上公示、网上咨询、网上办事、网上互动、网上监督等功能于一体的“皖警便民服务e网通”平台,将可以网上办理的公安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业务整体“打包”上网,努力实现“一网通、网上办”。“皖警便民服务e网通”提供交管12123、户政治安、案件状态查询、出入境等公安服务事项,更有一键挪车、警网头条、刷脸认证、扫码支付、资讯分享点赞等便捷功能。平台上线运行以来,用户数已近2000万,累计服务群众3000万余次,实现290项管理服务事项“一网通办”,让群众充分享受到“指尖”上的优质服务。
安徽公安机关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公安“放管服”改革,以实实在在的便民利民举措服务群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相继取消19项审批权力事项,下放69项审批权限,省级公安行政审批事项压缩43.8%,市级压缩15%以上,公安行政审批大幅“瘦身”,相继推出290余项有温度、有力度、能感知的便民利企服务举措。此外,安徽公安机关大力提升审批效率,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时限压缩50%以上,市县级均压缩60%以上;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省级共取消管理服务事项申请材料140项、精简比例超过60%,市级精简比例超过50%。2019年,全省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对公安工作满意度再次实现“双提升”。